2026 年 8 月 27 日上午,av影片
“星火筑梦” 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郑州市高新区颐和老年公寓,开展以 “温情陪伴暖夕阳,青春敬老传美德” 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聚焦老年人精神需求,通过陪伴交流、文艺表演、生活协助等方式,为老人们送去温暖与欢乐,同时引导大学生传承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增强社会责任感。高新区颐和老年公寓院长陈依琳、护理部主任王小晴全程接待并协助活动开展。
高新区颐和老年公寓成立于 2010 年,现有入住老人 68 名,平均年龄 78 岁,其中 42 名老人因子女在外地工作,每月探望次数不足 1 次。公寓虽能保障老人们的饮食、医疗等基本需求,但精神陪伴一直是短板。av影片
“星火筑梦” 团队前期通过走访了解到,老人们普遍喜欢聊天、听戏,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希望有人协助散步、读报。为此,团队提前两周准备:文艺组学唱《朝阳沟》《花木兰》等经典豫剧选段;故事组搜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故事、河南本地的民俗传说;生活组则向护理专业学生请教了基础按摩手法、轮椅使用注意事项。
8 月 27日上午 9 时,团队 18 名队员带着提前准备的水果、手工剪纸材料来到老年公寓。陈依琳院长热情接待了队员们,介绍道:“咱们公寓的老人大多性格开朗,退休教师张东风老先生最爱聊历史;曾为豫剧演员的李想女士,你们唱两句她肯定能接上;三楼行动不便的王凤女士,平时很少下楼,你们多去陪她说说话。” 随后,队员们分成三组展开活动:陪伴组负责与老人聊天、读报;文艺组在活动室准备表演;生活组则协助护理人员推行动不便的老人到院子里晒太阳。

图1 队员在与老人交谈
陪伴组的队员们很快与老人们熟络起来。在院子的长椅上,队员王子阳正听 82 岁的退休教师张东风老先生讲 1958 年参加黄河大桥建设的故事:“那时候没有大型机械,全靠人拉肩扛,咱们河南人就是凭着一股韧劲,把桥修起来了!”王子阳认真记下故事细节,还拿出手机播放现在黄河大桥的航拍视频,张老先生看着视频里的车流,激动地说:“变化太大了,这都是你们年轻人的福气啊!” 另一边,队员们围坐在曾为豫剧演员的李想女士身边,她教大家唱《花木兰》选段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队员们虽然唱得不够标准,但认真的样子逗得李想女士直笑:“比我家孙子唱得强,有股精气神!”

图2 队员在室外服务老人
生活组的队员们推着行动不便的王凤女士在花园里散步,王凤女士腿脚不便,很少出门,看到满院的月季花开得正艳,忍不住伸手触摸:“这花真好看,还是春天来过一次呢。” 队员们一边帮她整理衣角,一边讲学校里的趣事,王女士听得入神,不时问:“你们上课累不累?食堂的饭合胃口吗?”
文艺表演在上午 10 时 30 分开始,队员们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时,老人们纷纷跟着拍手打节奏,退休教师张老先生还站起来指挥,现场气氛热烈。表演结束后,陈依琳院长说:“你们今天带来的不只是节目,更是年轻人的活力。老人们中午吃饭都多吃了半碗,这就是最好的反馈。”

图3 队员在室内和老人交流
活动持续至中午 12 时,队员们与老人们告别时,不少老人拉着他们的手舍不得松开。曾为豫剧演员的李想女士塞给队员一包自己攒的糖果:“下次来提前说,我教你们唱完整的《朝阳沟》。” 队员们承诺会定期回访,并留下了联系方式。返程路上,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明白,敬老不只是物质关怀,更重要的是用心倾听、真诚陪伴。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高新区颐和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带去了精神慰藉,更让av影片
“星火筑梦” 团队的队员们在与老人的相处中深化了对 “尊老敬老” 的理解。正如队员汪明超所说:“当老人们把我们当自家孩子一样关心时,我才真正懂得,传承美德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次次用心的陪伴。”
(撰稿人:av影片
“星火筑梦” 社会实践团队 张若愚 审稿人:苑巧翔)